泄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2023年)
一、病名
中医病名:泄泻
西医病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五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以及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主要症状:以大便粪质清稀为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次数增多。
次要症状:或伴腹胀、腹痛、肠鸣、纳呆等。
2、西医诊断标准:主要参照罗马IV标准的IBS-D诊断:根据罗马IV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最近3个月内每周至少发作1天,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与排便有关;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持续存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至少25%的排便为Bristol 6~7型,且Bristol 1~2型的排便小于25%。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发作常和情绪有关,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善叹息,兼见胁胀纳少,舌淡、或有边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弱证:腹痛隐隐,胸闷不适,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3、脾肾阳虚证:晨起腹痛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冷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4、湿热中阻证:腹痛泄泻,泻下急迫、不爽,或肛门灼热,兼胸闷烦渴、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寒热错杂证:大便溏泻,腹胀肠鸣,口苦口臭,畏寒,受凉则发,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滑。
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辨证内服中药汤剂
1、肝郁脾虚证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药方加减(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
2、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淮山、炒扁豆、苡仁、莲子、桔梗、砂仁、甘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四神丸加减。(附子、干姜、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
4、湿热中阻证
治法:健脾祛湿
方药:二陈平胃散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苍术、厚朴)
5、寒热错杂证
治法:健脾理气,平调寒热
方药:止痛顺气方加减(本专科协定处方)。(广藿香、黄柏、肉桂、陈皮、丁香、山药、佩兰、大腹皮、甘草)
(二)本专科特色疗法(可选):
1、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方:偏湿热者用Ⅰ号方(苦参,黄柏,黄连,白芨,毛冬青,石榴皮,冰片);偏湿者用Ⅱ号方(黄连,茯苓,苍术,陈皮,白芨,冰片)。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2、隔物灸:点燃艾条,置于恒温艾箱内,调节艾灸的温度,放置于腹部相应穴位,每天1次,每次灸约20分钟,7天为1疗程。
3、中药包烫熨治疗:使用本科的温中烫熨散药包(温中烫熨散100g加生盐150g),加热后在腹部相应穴位进行烫熨。每天1次,每次约20分钟,7天为1疗程。
4、坤土疗法:用双层包布包裹坤土,将药袋置于腹部或相应穴位处,来回推熨或回旋运转,开始时用力轻,速度稍快,随药物温度下降,用力增加,同时速度减慢。每天1次,每次约20分钟,7天为1疗程。
5、金汁疗法(粪菌移植技术):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通过胶囊、内镜肠道置管术(TET)、鼻空肠管、灌肠等途径移植至患者胃肠道内。
6、揿针疗法:对施针部位进行消毒,将掀针垂直埋入已消毒的施针部位,按压黏附扎好,去除剥离纸,对胶布进行点按固定掀针,每天一次,每次约6小时,7—10天为一疗程。
(三)中成药使用(可选):
参苓白术颗粒、祛湿冲剂。
(四)其他治疗(可选):
1、止泻药:如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
2、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复合乳酸菌胶囊等;
3、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相关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匹维溴铵片等;
(五)护理调摄
1、心理治疗及情绪调理
纠正患者曲解的认知,达到正确认知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分析暴露其与泄泻发病有关的心理因素,调整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建立合理规律的生活方式,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结合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优势,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2、饮食治疗及不良嗜好戒断
建议患者对饮食种类进行认真评估,尽量避免能使自己产生胃肠不适的食物。针对泄泻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烟酒、辛辣肥甘食物的摄入,如咖啡、浓茶等。
四、难点分析
(一)中医治疗难点:
1.结合临床,很多患者因为素体脾胃虚弱,各种诱发因素如饮食、心理导致疾病反复加重。
2.我科中医外治种类虽多,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于难治性IBS-D患者。众多研究证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但怎样做到中医外治的规范化,如何提高中医外治的总体疗效为临床治疗难点之一。
3.IBS-D容易反复发作,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正确认识掌握为治疗难点。
(二)解决思路和措施:
1.积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及健康宣教,让患者充分认知疾病,战胜心理压力。
2.加强对中医外治医护人员的外治操作指导,形成科室中医外治特色疗法规范文件,今年增加新技术揿针疗法及金汁疗法(粪菌移植技术)。
3.IB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胃肠道动力障碍,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四大方面,我科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分析病因及发病机制,以期更好对患者进行诊治,今年申报的梧州市科技局科研课题《建中贴联合粪菌移植治疗脾胃虚弱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获得立项,旨在探讨建中贴联合粪菌移植治疗脾胃虚弱型IBS-D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探讨IBS-D病因及发病机制,为治疗脾胃虚弱型IBS-D提供新理论新方法。
五、疗效评价
(一)疗效评价内容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胃痛的临床疗效评价,从大便性状、腹痛等临床症候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二)证侯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泄泻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
显效:大便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仅1次,腹痛及其他症状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
有效:大便次数和性状、腹痛及其他症状均有好转。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